媒体聚焦

您的当前位置: 正文

这个湖南妹子被公派到奥地利留学

http://www.hunantoday.cn/article/202007/202007042200444990.html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4日讯(通讯员 刘飘逸)“张老师,我收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贺信了!”7月3日,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徐琦兴奋地向导师张健教授报喜。她成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获得了202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格,将赴奥地利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国家留学基金委发给徐琦的贺信)

作为即将被公派出国的2500名读博学生之一,徐琦用接近完美的成绩单为三年研究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几乎没有人对这个结果感到意外,三年来,这个勤奋努力“霸得蛮”的湖南妹子让全学院所有认识她的师生印象深刻。汽机学院院长杜荣华评价她:“在徐琦身上,我看到了对于工科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工匠精神。”

放弃“金饭碗” 一头扎进科研海洋

和身边大多数从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的同学不同,徐琦是在本科毕业工作了三年后又继续求学深造的。2017年,她放弃了别人眼中稳定的“金饭碗”,从一家火力发电公司辞职,以汽机学院先进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重返校园的研究生学习对于工作了三年的“社会人士”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更何况徐琦还是跨专业考研,对于研究方向所要运用到的许多基础理论和工具都需从头学习。

“还好,我虽然没有天才之智,但拥有‘勤奋’这个超能力。”三年里的每个周一到周六,徐琦几乎是雷打不动地每天8点到达学院的实验室或研究生工作室,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到晚上10点回宿舍,只有偶尔在周日时会给自己放个小假。

苦修匠心 勤勉钻研终有收获

学院用心营造的“匠心文化”氛围也深深影响着徐琦。从2019年起,汽机学院建立了8个高被引学者等名师名家牵头的学科团队,同时积极改造研究生工作室,让青年导师在知名学者的帮助下指导研究生,大力拓展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每天浸润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中,看到导师和其他老师们每天努力工作,我也会摒除惰性,更加有动力。”徐琦介绍,在研究生工作室里,每天导师和学生们几乎是一起“上下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交流,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她和同学们的学习模式也很快就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钻研转变。

也因此,她从一开始的研究方向就很明确——她选取钎焊金刚石工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镍基钎料钎焊金刚石工具界面结合行为及强化机制。在当前机械制造进入高效、高精密加工的时代,这个课题对于设计高性能钎焊金刚石加工工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价值。

但课题研究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乏经验,徐琦和成员们刚开始对理论建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只能不断摸索,反复验证,用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还是每天保证10小时以上的学时时间,两点一线在工作室和实验室穿梭。

(徐琦在学院研究生工作室核对实验数据)

“做科研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只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导师对徐琦说的话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也构成了她对于“工匠精神”最初的理解。

历经八个多月的探索,科研终于取得了突破。从去年到今年,徐琦以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的身份,将科研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Carbon(SCI一区期刊,影响因子8.821)上发表,并以本人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于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SCI二区期刊,影响因子4.650)。

瞄准航向 无畏前行继续探索

在不断钻研学术的过程中,徐琦更加认同和热爱自己的专业,也更加理解了“修业、敬业、乐业、精业”的汽机文化。她说:“做科研,就是我个人价值所在。”在此过程中,她也逐渐有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想法。

在导师的建议和帮助下,去年9月,徐琦怀着忐忑的心情将自己的读博研究计划发给了奥地利科学院,很快便有了回音——出色的科研成果让她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奥地利科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同时,奥地利科学院认为她的履历很适合申请我国的公派留学项目,建议她进行尝试。最终在今年6月,徐琦成功获得了202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格。

(学校写给徐琦的邀请信)

谈及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徐琦充满了对学校、老师的感激,“科研无止境,今后我在海外也不会忘记汽机人的职责与使命,争取早日学成回国!”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研究生学术贡献力稳步提升。近5年,学校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600余项,资助了20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短期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年来,学校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60余项,省级竞赛奖100余项,获奖级别和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贡献率超过50%。学校涌现出了荣获“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邹勇松,斩获全国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荣获国家汉办“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称号的利比里亚孔子学院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熊宇仙,《中国研究生》封面人物的维吾尔族研究生努尔飞叶·吐鲁洪,获得德国联邦总理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廖小薇等一批优秀研究生。 


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