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为助力安化黑茶产业蓬勃发展,自2022年8月2日起,长沙理工大学暑期专业实践团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文李教授、许宙副院长和陈茂龙副教授及校友李炼老师带领下,前往湖南省安化县开展黑茶产业调研工作,实践团分别来了安化县中国黑茶博物馆、黑茶企业、茶园以及白羊社区扶贫工作点,为当地茶企提供针对性地专业指导,通过校地合作双向联动实现乡村振兴。
探索黑茶奥秘,看中国茶界“安化奇迹”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安化黑茶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回收价值于一体。安化产茶历史则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安化黑茶曾被列为朝廷贡品,明朝万历年间(1595年)被定为“储边易马”的官茶,长期行销西北,是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生命之饮”和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为了解黑茶历史文化,读懂安化情怀,实践团通过走访中国黑茶博物馆了解到黑茶既是安化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又是文化融合和开拓创新的硕果为后期黑茶调研奠定基础。通过参观大家明白了千百年来,安化人审时度势,悉心培育,精心管理,广纳茶商,诚信经营,以黑茶为载体,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篇章。
校地双向联动,助安化黑茶“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支撑,是解决“三农”一切问题的前提。传统乡村产业的振兴既需要有情怀、有能力的企业家的助力,又亟需理论与科技的支撑。因此实践团与湖南省高马山农业有限公司、湖南省阿香茶果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安化县云台山·云上茶业有限公司、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安化卧龙源茶业有限公司四家企业进行校地合作并举行授牌仪式。师生们与企业从茶叶的种植条件、生产标准、品种优育、产品销售、提高茶叶品质、优化加工工艺、寻找风味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专业性讨论和指导,积极探索以茶赋能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可行路径。
科技兴茶,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正如文李教授所言:高校提供的科技支撑可帮助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并推陈出新,将助力安化黑茶走向中国乃至世界市场,实现茶农增产增收,巩固乡村振兴的成果。在茶园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带领下,同学们来到四家企业的茶园进行茶叶鲜叶、水源及土壤采样,在采摘过程中,指导老师细心指导大家如何采摘,如何收集,如何保藏,后续将通过科学实验分析,继续为企业茶叶种植建议良策。
情怀载沃土,惊鸿似流光,新火试新茶,报国趁年华。在采摘过程中,同学们战高温、斗酷暑,充分发扬了当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将所学知识充分用于实践,对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走在茶园的田间地头,虽汗水浸湿了衣襟,但同学们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决心却如骄阳般热烈,大家前进的脚步愈发坚定。
在传承中前进,守安化茶人“初心使命”
“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白羊社区作为安化县扶贫点之一,在一线干部们与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社区今年售出4000多斤黑茶成品和2000多斤红茶成品,成效初显。实践团成员仿佛切身体会到了“初心点亮扶贫,使命引领前行”的动人故事,白羊社区如今的欣欣向荣便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中成就出来的。跟随龚厂长的脚步,实践团来到黑茶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学习。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到:“近些年加工厂在设备优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在积极探寻最优加工流程。”参照实验室里小试装置的工艺步骤,成员们自行探索生产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出智慧包装与品质控制是关键。最后,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实践团对茶园进行实地随机采样,为后续检测环节提供样本。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许宙副院长在此感慨到:“白羊社区扶贫工作者时刻惦记着如何更好带动茶农致富,不忘百姓,心怀百姓,奉献百姓,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榜样。”这种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根植于精神的沃土,熠熠生辉,历久弥坚。此次下乡实践将有助于为地方茶业提供科学指导,与白羊社区已有的政府政策扶持、直播带货宣传等共同构成一条完整的乡村振兴产业链。
薪火相传,无穷尽也。几代茶人对中国茶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安化茶人孜孜不倦的匠人精神,深深触动着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通过了解安化黑茶发展历史与现状,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急难问题,凭“科学”说话,用“技术”为黑茶传统产业赋能,助力安化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助力企业的同时,实践团成员在此次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学习专业技能的意义之所在,科技就是生产力,知识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助力产业发展,并深切理解了长沙理工大学校训“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真正内涵,学习与实践,坚守与创新,延续传统产业,传承匠人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就是当代青年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图/黄晖艳 文/高正杰 审/许宙)